大家好,我是全全,关于中国足球李惠堂,以及中国足球李惠堂简历相关的一些知识点可能大家还太了解,全全给大家总结了一些相关知识点,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李惠堂真的那么厉害吗
- 2、李惠堂是何许人也??
- 3、中国足球第一人是谁?
- 4、中国球王李惠堂的详细资料
- 5、李惠堂的足球水平怎么样?为什么称他为世界球王?
- 6、中国足球唯一世界巨星!曾在世界杯独进7球,被评20世纪最佳球员
李惠堂真的那么厉害吗
李惠堂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确实是中国乃至亚洲顶级的球星。
李惠堂1905年出生于香港,从小就喜欢踢足球。1922年17岁的李惠堂加入了香港南华队,他的控球技术出色,射门力量非常大,成了香港联赛的头号球星。1925年李惠堂来到上海,后来被聘为复旦大学的足球教练。
在上海期间李惠堂参加了多场和外国球队的友谊赛,并且成了民国时期国足的主力前锋。当时上海滩流传着一句话:“看球要看李惠堂,听戏要听梅兰芳。”
李惠堂在国家队中最辉煌的是1923、1925、1930、1934年连续四次参加远东运动会都获得了冠军,并且多次击败日本队,可以说为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赢得了荣誉。
称李惠堂为“世界球王”有点名过其实:
李惠堂被称为球王,主要还是源自1976年德国《环球足球杂志》的评选,评选中获奖的其他四人:贝利、斯蒂法诺、普斯卡什和贝肯鲍尔都是五六十年代的巨星,这四人欧洲2人,南美2人,代表了世界足球的最强版块,当时的非洲足球还比较落后,这家媒体还想再找一个亚洲的代表,所以刚刚卸任国际足联副主席的李惠堂就是最佳人选。
李惠堂是何许人也??
分类: 体育/运动 足球/世界杯
解析:
“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这是三十年代在上海流传的一句话。在旧中国,一位体坛人物能够和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名字相提并论,确实发凡。他以顽强的拼搏,高超的球艺,赢得了“亚洲球王”称号。
李惠堂,字光梁,号鲁卫,1905年出生于香港。其父李浩如,系广东省五华县人。李惠堂四岁那年,随母亲回到家乡五华县锡坑乡老楼村居住。由于刻苦锻炼,使他的身体日见壮实,脚力过人。十岁左右,他返回香港,和后来一起成为足坛名将结下了“足球缘”,十七岁便成为香港南华队的一名队员。到二十岁那年,他到了上海。由于李惠堂球艺出众,二十二岁即被上海复旦大学足球队聘为教练。随后,又在上海组织乐华足球队,战绩显赫。“万国足球赛”在上海举行时,24岁的李惠堂被评为最佳明星,“球王”因此而得名。李惠堂是二、三十年代首屈一指的著名中锋。尤以过人射门和跌射誉冠足坛。他射门力量大、角度刁,往往使守门员反应不及而目送球儿直飞网底。1939年,李惠堂随香港南华队远征南洋,在和马来西亚槟城联军队的首战中,南华队以11比0大胜。在此役中,35岁的李惠堂雄姿依旧,频频运球过人开弓劲射,独入7球。一次,在和一支外国队的比赛中,李惠堂一记强有力的劲射,正中“洋将”守门员怀中。守门员收腹不及,顿时倒跪在地下。香港沦陷后,李惠堂不原作亡国奴,遂于1941年以借名到澳门比赛之机,辗转回到内地。与家乡同人组建五华足球队。1942年,到梅县与强民队对垒,结果以1比3“礼让”强民。第二年,李惠堂邀集香港甲组高手,以“航建队”名义,与强民队比赛。通过这两次比赛,对“足球之乡”梅县的足球运动,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尔后,李惠堂到桂林组织广东足球队,参加所谓四省“元首杯”足球赛。他先后在重庆、成都、自贡等地作表演赛和义赛,筹集款项,救济战孤、难民,支持抗日救国。李惠堂41岁“挂靴”退伍,足坛生涯长达25年。获得过包括“亚洲球王”在内的50多个荣誉称号和120多枚奖章。曾4次代表国家队参加远东运动会获足球冠军。1966年他担任亚洲足球协会和世界足球协会的副会长,在世界足坛享有很高的威望。1976年在得意联邦共和国足球杂志组织的评选活动中,他被评为世界五名球王之一。据统计他在足球比赛中,共射进近2000个球,他和巴西名将里登雷克、德国球星宾德以及球王贝利是迄今世界上进球逾千个的四大巨星。
李惠堂(1905-1979)
“亚洲球王”李惠堂祖籍广东五华,1905年出生于香港,身高1.80米,司职前锋。他从小酷爱足球运动,天资聪颖,求学与训练两不误。
1921年考入开展足球运动甚广的皇仁书院。
1922年入选南华足球队甲组,开始足球生涯。
1923年入选中国队,分别于1923年、1925年、1930年、1934年参加了第六届、第七届、第九届和第十届远东运动会足球赛,4次都为中国队夺得冠军。在第七届远东运动会后被评为“亚洲球王”而名扬海内外。1936年,作为中国队队长参加了第11届奥运会足球赛。
1925年,加入上海乐群足球队,
1926年在上海组建中华足球队并任队长,同年率队参加上海当时第一流水平的史考托杯足球赛,击败由外国人组成的腊克斯队,首开华人足球队战胜外国人球队的纪录。
1931年返回香港加入南华足球队并任队长。
1936年当选为亚洲足球协会副会长。
1937年左胫骨被踢成骨折。
1938年重返球场参加为抗日救灾举行的义赛。
1941年拒绝为日伪表演而从香港返回广东家乡。李惠堂技术全面,球艺十分精湛,奔跑快速,身材高大,在球场上犹如鹤立鸡群。传球意识一流,头球摆渡、短传与长传都非常到位。控球出色,盘球过人轻而易举,善于强行突破。射门的功夫深厚,起脚快,脚法好,脚头硬,更有依人卧射的绝招。在其25年的足球生涯中,共入1260个球。
1947年后从事教练、裁判员工作。1948年作为教练率中国足球队参加第14届奥运会足球赛,同年获国际足联国际裁判证书,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国际裁判资格的人。
1954、1955年率中国台北队夺得第2届、第3届亚运会足球赛冠军。
1954年当选为亚洲足球联合会秘书长。
1965年,他当选为国际足联副主席,成为中国在世界足坛获得最高职务者的人。
李惠堂学识不浅,著有《球圃菜根录》、《足球经》、《足球规律诠释》、《足球登龙术》、《我与足球》等。
中国足球第一人是谁?
中国足球第一人是李惠堂。
李惠堂出生于香港,是中国近代体育史上著名的足球运动员。从17岁开始足球生涯,活跃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亚洲足坛,被球迷和香港媒体亲切的评为“亚洲球王”。他不但是战前罕见的中国职业足球运动员,也是当时公认的中国足球第一人。
李惠堂的球员生涯:
1922年,年仅17岁的李惠堂被选入香港最有名气的足球劲旅--南华队,出任主力前锋。他身高1.82米,速度快,动作敏捷,控球技术尤为出色。
球在他的脚下,对方两三个人围上去也难以抢走。他的射门技术更是令人叫绝,不管什么位置、什么角度,他都能左右开弓,球出如矢,力拔千钧。他的倒地卧射更是一大绝招。
1922年夏天,李惠堂代表南华队参加香港甲级足球联赛, 出任左内锋,因其球艺娴熟刁钻,出神入化,常有惊人之举,香港球迷称之为"球怪"。
1923年5月,李惠堂第一次代表中国足球队参加日本大阪举行的第六届远东运动会,中国队获冠军。18岁的李惠堂在4场比赛中初露锋芒,名声大振。从此开始了他献身足球的光荣生涯。
同年8月,李惠堂随南华去澳大利亚,与全澳冠军新南威尔士队交锋。开场仅5分钟李惠堂就梅开二度,这场比赛他一人独中三元,澳州当局专门授予他金质奖章。香港当地报刊以特大号标题,称李惠堂为"球王",并有"万人声里叫球王,碧眼紫髯也颂扬"的诗句。
1925年,年轻的李惠堂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与自己青梅竹马的邻居廖月英从香港来到上海,决心要与外国球队较量。李惠堂在上海期间,正值自己足球技艺的巅峰状态,由于球艺出众,22岁即被上海复旦大学足球队聘为教练。随后,又参加上海乐华足球队,战绩显赫。
1926年,李惠堂率乐华足球队参加上海举行的"史考托杯"足球赛,以4∶1的悬殊比分大胜蝉联9届冠军的英国猎克斯队,首开上海华人足球队击败外国球队的记录,使李惠堂在绿茵场上的威望大增。洗雪了"东亚病夫"的耻辱,为中华民族争了光。
1927年,李惠堂所在的球队如日中天,相继荣获西联甲组联赛、首届高级杯赛和中联甲组联赛的冠军,李惠堂成为大名鼎鼎的"一代球王"。同年,李惠堂率乐华队在远征东南亚国家中,屡建奇功,特别是率队出战菲律宾,战绩彪炳,载誉而归。
中国球王李惠堂的详细资料
李惠堂中国足球李惠堂,中国近代体育史上著名中国足球李惠堂的足球运动员。
李惠堂生于1905年9月18日,逝世于1979年7月4日。从17岁开始足球生涯,活跃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亚洲足坛,被球迷和香港媒体亲切的评为“亚洲球王”。他不但是战前罕见的中国职业足球运动员,也是当时公认的中国足球第一人。
据统计他在各项足球比赛中,共射进1860个球,与巴西的里登雷克、德国球星盖德穆勒、球王贝利以及独狼罗马里奥是迄今世界上进球逾千个的五大巨星。
扩展资料中国足球李惠堂:
“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这是三十年代在上海流传的一句话。在旧中国,一位体坛人物能够和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名字相提并论,确实非凡。他以顽强的拼搏精神,高超的球艺,赢得了“亚洲球王”称号。李惠堂是二、三十年代首屈一指的著名中锋。
尤以过人射门和跌射誉冠足坛。他射门力量大、角度刁,往往使守门员反应不及而目送球儿直飞网底!香港沦陷后,李惠堂不愿做亡国奴,遂于1941年以借名到澳门比赛之机,辗转回到内地。李惠堂41岁“挂靴”退伍,足坛生涯长达25年。
李惠堂的足球水平怎么样?为什么称他为世界球王?
“看戏要看梅兰芳中国足球李惠堂,看球要看李惠堂”——这是三十年代在上海流传中国足球李惠堂的一句话。要知道,在旧中国,一位体坛人物能和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名字相提并论,确实非凡。
李惠堂在长达25年的足球生涯中,确实给中国足球带来了浓重的一笔。17岁,李惠堂入选了当时香港最有名气的足球劲旅南华队,出任主力前锋。1923年,李惠堂第一次代表中国队参加了在日本大阪举行的第六届远东运动会,帮助中国队获得冠军。
需要在这里特别说一下的是,远东运动会从1913年开始举办,每2两年举行一次,按菲律宾、中国、日本的顺序,轮值主办。在李惠堂25年 历史 的10届竞赛中,中国足球连得9届冠军,李惠堂参与了其中4届,是夺冠的重要功臣。
值得一提的是,1931年,国际奥委会承认“中华全国 体育 协进会”为国际奥委会会员,这也使得中国足球李惠堂我国 体育 健儿有机会与其他国家的足球运动员切磋、交流。不过,由于当时的政府财力困难,1936年为参加柏林奥运会足球比赛,李惠堂和足球队只能自筹资金,提前两个多月处罚,靠沿途比赛的门票首付作为参加奥运会的费用。据说,在此期间,李惠堂和他的队友沿途大了27场比赛,取得了23胜4平的战绩。由于一路征战,到了奥运会比赛时,他们0比2输给了英国国奥队,首轮即被淘汰。
1948年,李惠堂作为教练率领中国足球对参加了第十四届奥运会足球赛,同时还获得了国际足联国际裁判证书,成为了中国第一位获得国际裁判资格的人。1954、1955年率领中国台北队夺得第二届、第三届亚运会足球赛冠军。
1965年,他当选为国际足联副主席,成为在国际足联获得最高职务的中国人。1966年李惠堂担任亚洲足球联合会和国际足球联合会副主席,在世界足坛享有很高的威望。
不得不承认李惠堂取得的成就,以及他对中国足球做出的贡献,这得铭记。但说李惠堂是世界球王,确实有点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呼出现,是因为一则新闻引发的,“1976年,8月13日,联邦德国《环球足球杂志》组织世界球王评比活动,李惠堂同来自巴西的贝利、德国的贝肯鲍尔、阿根廷的迪斯蒂法诺、匈牙利的普斯卡什一起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不过,可惜的是,从来没有人能找到这家《环球足球杂志》。
其实,理性分析一下就知道,李惠堂没有踢过职业联赛,没有参加过世界杯,只有1936年参加奥运会的惨痛经历。他所称雄的远东运动会,一共就中、日、菲三国参加。李惠堂平常参加的比赛对手基本都是业余队,与国外交手的对手基本也是。当然,在FIFA历次评选世界x大球星,从来没有李惠堂,连前一百都进不去,德国凭什么把李惠堂拉进前五名?
此外,还有新闻表示,亚足联在1928年发给李惠堂亚洲球王的称号,不过,亚足联是1954年才成立的。
当然,李惠堂是一名出色的运动员,是一个爱国者,还是当年远东运动会最牛逼的球星,这几条就够所有人尊敬他了,至于世界五大球王的称号,还是别乱扣在李惠堂头上了。
李惠堂,1905年出生于香港,祖籍广东梅州。据相关资料称,李惠堂4岁回到梅州居住,酷爱足球,10岁回到香港后接受较为正规的足球训练。1976年联邦德国一家权威性的足球杂志曾组织过一次评选活动,将中国的李惠堂与巴西的贝利、德国的贝肯鲍尔、阿根廷的斯蒂法诺和匈牙利的普斯卡什并列评为“世界五大球王”。作为职业球员,李惠堂效力时间最长的就是香港南华队,当然由于局势动乱,李惠堂的生活也可谓颠沛流离。他颠簸与大陆和香港之间,用自己最大努力为国家和民族抗争。在上世纪20年代的上海曾有一句话叫做“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李惠堂当年已经名声大噪。即便如此,李惠堂能否达到贝利、贝肯鲍尔等球星的水平,也确实比较让人怀疑。首先,当时无论是内地还是香港,足球水平和普及度普遍不高,没有高水平的职业联赛,所以李惠堂很可能是鹤立鸡群的感觉,让人们过于崇拜。另外,但是的媒体并不发达,影响资料更不多,大部分消息都基本是口口相传,所以大家添油加醋的机会就更大了。更为重要的是,李惠堂除了带领中国队参加过东亚运动会,或者代表俱乐部参加一些亚洲和澳洲俱乐部比赛外,他基本没有参加过国际大赛,也没有在高水平的对手面前证明自己。所以说,李惠堂的水平应该达不到世界球王标准,如果说中国球王那应该没有问题。
李惠堂于1905年9月18日出生于香港。他天性喜欢足球——从4岁开始他就把自家狗洞当成射门的目标练习。那个年代足球在中国还是一件稀罕物品,由于李惠堂长期练球以致于最终把球踢坏了,于是就从家门口的柚子树上摘下柚子当球踢。等到树上的柚子都被摘完后他又用布巾扎成布团当作皮球练习。
1921年李惠堂考入香港最早的官立中学——皇仁书院。皇仁书院作为香港最早的官立中学基本是按当时西式新学的模式建立起来的,和中国传统的书院不同:皇仁书院对学生的 体育 运动比较重视,而足球恰恰是皇仁书院比较流行的运动项目之一,正是在这里李惠堂开始接受正式系统的足球训练。一次他在与英国海军球队比赛时球刚过中线就拔脚劲射,球竟穿过好几个英国选手的人丛硬是入网。他还曾经一人从后场盘球,接连晃过四五个前来阻截的对手,一直把球带到对方禁区,从容起脚把球攻入门里。
1922年17岁的李惠堂入选香港南华队,1922年夏他开始代表南华队参加香港甲级足球联赛。由于他球艺娴熟刁钻,出神入化,常有惊人之举,因此得了一个”球怪“的称号。1923年5月李惠堂迎来了他人生的转折——从这一年起他开始代表中国球队参与国际比赛:他参加的第一次国际比赛是在日本大阪举行的第六届远东运动会,在这场运动会上中国队成功夺冠,而李惠堂本人也因此名声大噪,这年他只有18岁。在远东运动会结束3个月后他随南华队前往澳大利亚与全澳冠军新南威尔士队交锋,开场仅仅5分钟李惠堂就梅开二度,最终他在这场比赛中一人独中三元。赛后澳洲当局专门授予了他一枚金质奖章,香港媒体则开始称他为球王并为他赋诗道”万人声里叫球王,碧眼紫髯也颂扬"。
1925年李惠堂从香港来到上海,决心同外国球队较量一番。次年由他率领的上海乐华足球队参加上海举行的"史考托杯"足球赛并以4 1的悬殊比分大胜蝉联9届冠军的英国猎克斯队。由于这是上海华人球队有史以来首次战胜外国球队,一时间顶在国人头上的“东亚病夫”的耻辱终于被洗雪。与此同时当时的中国开始流行一句话"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李惠堂和和京剧大师梅兰芳成为了这一时期活跃在中国大众视线的偶像级人物。他在入选中国国家队后4次为中国队赢得远东运动会足球赛的冠军,当然必须指出的是这时的远东运动会足球赛只有三四个国家参赛。
1931年国际奥委会承认"中华全国 体育 协进会"为国际奥委会会员,这意味着中国的 体育 健儿们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同世界各国运动员们同台竞技、切磋交流。遗憾的是尽管获得了国际奥委会的认可,然而 体育 却不可能真正完全独立于政治经济而存在: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 体育 事业成了被遗忘的边缘化角色。1936年中国的足球健儿终于获得了参加柏林奥运会的资格,却被告知政府无力负担他们出国比赛的经费,无奈之下的李惠堂和队员们一起自筹资金——他们一路走来不断参加沿途各种比赛,靠门票收入充当路费。一路上他们参与了27场比赛,取得了23胜4平的战绩。遗憾的是当他们风尘仆仆赶到柏林后却以0比2负于英国国奥队,首轮即遭淘汰。
奥运会的失利并没使李惠堂就此消沉下去——1939年他随香港南华队远征南洋,在和马来西亚槟城联军队的首战中南华队以11 0大胜。在这场比赛当中35岁的李惠堂雄姿依旧,频频带球过人开弓劲射,独中7球。1941年12月7日爆发了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太平洋基地珍珠港的时间,随即日本对美、英宣战,19日日军攻入香港,此后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为止这段时间香港沦陷于日军之手。这时的李惠堂恰巧在澳门比赛,随即他辗转返回内地与家乡人组建了五华足球队。由于抗战的爆发李惠堂的国际足球比赛生涯被打断,此后他在重庆、成都、自贡等地作表演赛以筹集经费支援抗战和救助难民、遗孤。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李惠堂参加了他的挂靴之战,不过这年已42岁的李惠堂在战胜众多对手后最终没能战胜身体的衰老,在这场比赛中他表现平平:他雄姿英发时为中国足球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宝刀未老时却被残酷的战争打断,如今他和任何人一样终究是会老的。此后的李惠堂转而从事教练、裁判等工作,再没作为球员踏上赛场。
至此我们可以盘点一下他一生的进球总数了:一共是1860个,要知道迄今为止在世界足球运动史上进球数量上千个的除李惠堂之外,只有巴西的里登雷克、德国球星盖德穆勒、球王贝利以及独狼罗马里奥四人而已。1976年联邦德国一家权威性的足球杂志曾组织过一次评选活动:将中国的李惠堂与巴西的贝利、德国的贝肯鲍尔、阿根廷的斯蒂法诺和匈牙利的普斯卡什并列评为“世界五大球王”。李惠堂为他自己和中国挣得的荣誉还不仅止于此:抗战时期他在重庆担任青年军 体育 委员会常委兼 体育 总教官,被授予少将军衔。1948年退出球员生涯的李惠堂获得了亚足联的裁判员证书,他成为中国首位国际级裁判。1950年代他执教的中华台北队收夺了第二、三届亚运会冠军。1954年他当选亚足联秘书长,1965年当选国际足联副主席,这是中国人在国际足联所担任过的最高职位。1979年74岁的一代球王在香港病逝,在辞世之前他为中国足球留下了《足球经》、《球圃菜根集》等理论著作。
您好!朋友,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
李惠堂,中国近代史最著名、最出色的足球运动员,他的足球水平如何?我可以这么说吧!绝对顶级,而且这个顶级不仅仅是在亚洲范围内,而是在世界范围内来说的,我来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一、1976年,德国权威足球杂志将中国的李惠堂、巴西的贝利、德国的贝肯鲍尔、阿根廷的斯蒂法诺和匈牙利的普斯卡什并列评为“世界五大球王”。
二、1923年5月,李惠堂第一次代表中国足球队参加日本大阪举行的第六届远东运动会,中国队获冠军。18岁的李惠堂在4场比赛中初露锋芒,名声大振。从此开始了他献身足球的光荣生涯。 同年8月,李惠堂随南华去澳大利亚,与全澳冠军新南威尔士队交锋。开场仅5分钟李惠堂就梅开二度,这场比赛他一人独中三元,澳州当局专门授予他金质奖章。香港当地报刊以特大号标题,称李惠堂为"球王",并有"万人声里叫球王,碧眼紫髯也颂扬"的诗句。
三、1923年入选中国队,分别于1923、1925、1930、1934年参加了第六届、第七届、第九届和第十届远东运动会足球赛,4次都为中国队夺得冠军。
四、李惠堂一生共射进1860个球(也有说射进超过2000球以上,咱低调点),与巴西的里登雷克、德国球星盖德穆勒、球王贝利以及独狼罗马里奥是迄今世界上进球逾千个的五大巨星。
五、李惠堂终其一生获得过包括“亚洲球王”在内的50多个荣誉称号和120多枚奖章。
六、当时在他踢球那个年代,中国流传一句话:"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在旧中国,一位足球明星能够和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名字相提并论,确实超乎寻常。
七、我感觉最重要的一点是,球王李惠堂使中国人摆脱“东亚病夫”之名,李惠堂拒绝为汪精卫效劳,多次足球义赛筹款抗日。在那个多灾多难的 社会 里,他打了一百多场义赛,收入全部捐给救灾,慰劳伤兵、孤儿等之用,更留下“海角归来奔国难,名成献艺赛频频”的诗句。
以上几点不知道能不能回答您的问题。希望更多的足球运动员可以看到李惠堂的事迹,如果他可以,我想请问,为什么你们就不行?,努力吧,希望中国足球早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涌现更多的李惠堂一样的有血性、有良知、报效祖国的优秀运动员!
除了中国人自己的各种文字描述之外,目前似乎并没有找到什么证据证明所谓“五大球王”的传言。说他是五大球王之一,基本上来自这条国产新闻:“1976年8月13日,联邦德国《环球足球杂志》组织世界球王评比活动,李惠堂同来自巴西的贝利、德国的贝肯鲍尔、阿根廷的迪斯蒂法诺、匈牙利的普斯卡什一起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
三四十年代的球王
大家都回答的很明确了,就不再说这个问题了,不过让我想到另外一件事。
李小龙,全世界最能打的人。
李惠堂没踢过任何一场职业联赛,不可能被评为球王。
但是,李小龙没打过任何一场职业比赛,却被称为全世界最能打的人。
在那个烽火连天,战云密布的旧 社会 ……要想找到多少李惠堂踢球资料确实是非常不易,大部分人都是朝不保夕、艰难度日。大陆是主战场,基本处于水深火热当中,所以李惠堂后来去香港打出了名堂,而香港联赛在当时的亚洲确实是第一流的(现在香港很多球会比如南华都是一百多年 历史 ,大陆根本没得比),很多亚洲国家都没有联赛,所以李惠堂是亚洲第一流球王不出奇……不管怎样,能为了国家出力,赢小日本,赢外国人……甚至通过比赛自筹经费去奥运会,那真是难能可贵的,我们看看时代背景就知道有多艰难,他值得给予掌声!
这和中国某些傻孩吹穆铁柱 历史 第一中锋一样的道理,因为对于现状不满而神化一批比较远年代,难以考证的球员的实力和身体素质来达到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的目的。而这些人传达下来的真正宝贵的精神传承如艰苦不懈,自豪自强等品质却被搁置到一边,这叫舍本逐末。
中国足球唯一世界巨星!曾在世界杯独进7球,被评20世纪最佳球员
导语 :曾经有一名中国前锋,射术精湛左右脚均衡,是世界公认中国足球李惠堂的世界级球员,曾经在世界杯上独进7球斩获金靴+金球。在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这名中国前锋在小组赛中打进4球,并用左右脚分别罚入任意球,令世界惊叹。虽然中国队未能出线,但依然斩获金靴奖。是吗?中国还有这样传奇的前锋?网友肯定会觉得中国足球李惠堂我喝大了。但没错,的确是真的,而且这名中国前锋还被国际足联评为20世纪最佳球员。
4月6日是现任中国足协副主席孙雯的生日,为此,亚足联官博特意发文,祝福孙雯生日快乐,并赞美她是“国际足联20世纪最佳球员!” 毫无疑问,孙雯在球员时期,的确是中国足球首屈一指的世界级巨星。
与此同时,FIFA国际足联也在官博发文,祝福这名女足传奇生日快乐。 官博中发文道:历经风雨彩虹路,熔铸铿锵玫瑰魂。
那么, 孙雯到底有多强,能同时得到亚足联和国际足联的高度赞誉呢? 今天我就带大家回忆一下,孙雯高光的职业生涯。
孙雯1973年4月6日出生于上海,8岁的她就展现了足球天赋,从那时候开始,一代巨星便开始萌芽。1991年,年仅18岁的孙雯就入选国家队,跟随中国女足参加在广州举行的首届女足世界杯足球赛。在小组赛第二轮,女足2-2战平丹麦的比赛中,孙雯攻入了自己在世界杯上的第一粒进球。
第二届女足世界杯在瑞典举行,时间已经是4年后,那时的孙雯已经22岁。那届中国女足最终打进了4强,但孙雯只收获了一粒进球,在小组赛第一轮3-3战平卫冕冠军美国队的比赛中,孙雯打进一球,这也是她在世界杯上的第2粒进球。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女足打进决赛。虽然在决赛中遗憾不敌东道主美国,但孙雯打进一球。 由于在奥运会上的精彩表现以及中国女足表现出来的顽强的作风和拚搏的精神,孙雯和她的队友赢得了“铿锵玫瑰”的美誉。
时间又过四年,在美国的土地上,中国女足达到了 历史 的最高峰,也是中国足球迄今为止在世界大赛上的巅峰时刻。 那届中国女足由著名教练马元安带队,队内云集了孙雯、刘爱玲、高红、张鸥影、范云杰、王丽萍等名将。
那是中国球迷最回味的世界杯,当时女足和瑞典、加纳、澳大利亚同组。首战劲旅瑞典,女足在先丢一球的情况下,由金嫣和刘爱玲连进两球逆转取胜。
次战加纳女足,中国女足踢疯了,孙雯上演帽子戏法,张鸥影独中两元,中国女足最终以7-0狂胜,创造了那届世界杯的最大比分,同时也是中国女足在世界大赛上最大比分取胜纪录。末战澳大利亚,孙雯梅开二度,刘英也打进1球,最终3-1取胜。 事实上,若不是在胜券在握的情况下,马元安出于保护孙雯的需要,在比赛第63分钟时用邱海燕换下了孙雯,她本来可以取得更多的进球。
1/4决赛,女足凭借着蒲玮和金嫣的进球,以2-0击败了俄罗斯挺进四强。半决赛对阵挪威女足,本以为会是一场势均力敌的对决,不料却成为了一场“大屠杀”。 比赛中,孙雯独中两元,刘爱玲打出了两记惊世骇俗的世界波,最终女足5-0狂胜打进决赛。
决赛中,女足面对3年前的老对手美国女足。遗憾的是,双方在120分钟内0-0战平。随后在点球大战中,中国女足遗憾告负,获得亚军。
事实上,比赛中出现了争议的一幕。 当时范云杰在角球中头槌攻门,可惜最后被美国队球员利莉奋力解围。而在赛后的门线分析中可以看出,当时范云杰的头球已经越过了球门线,如果不是这次误判,按照当时加时赛金球制的规则,中国女足已经夺冠。
1999年世界杯,成为了中国足球的巅峰,孙雯打进7球获得世界杯金靴和金球奖。
错失世界杯冠军后,孙雯将目光放在了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遗憾的是,中国女足3场比赛后积4分,未能小组出线。不过那届比赛,孙雯表现依旧出色。首轮3-1击败尼日利亚的比赛中, 孙雯独中两元,其中包括一粒左脚任意球。 次战美国,女足1-1战平未能复仇成功。不过 比赛中孙雯用右脚罚进了一粒任意球。 末战挪威,孙雯再入一球,但女足1-2告负,最终惨遭淘汰。 但是,孙雯依然以4球荣获该届奥运会金靴。
就在年底,孙雯再度收获喜讯, 她被国际足联评为20世纪的“世纪足球小姐”。
一同入选的,还有美国老将米歇尔·阿科尔斯。当年,孙雯还被亚足联评选为1999年亚洲最佳女足球员。
后来,孙雯转战美国职业大联盟,她在2002赛季出场18次打进4球。2003年,孙雯跟随女足参加美国世界杯。首轮比赛,孙雯攻入1球,帮助女足1-0小胜加纳队。不过在1/4决赛中,女足0-1憾负加拿大队。比赛结束后,孙雯宣布退役。
结语 :能在世界杯和奥运会赛场上均斩获金靴,并被国际足联评选为20世纪最佳女足球员。这样的殊荣,毫无疑问是中国足球 历史 上从未有过的。而能够荣获这样的殊荣,孙雯当之无愧,因为她的确是当时女足赛场上最优秀的球员。
(熊迩轩)
中国足球李惠堂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国足球李惠堂简历、中国足球李惠堂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