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冲冲,关于韩职串德甲,以及韩职比赛相关的一些知识点可能大家还太了解,冲冲给大家总结了一些相关知识点,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邵佳一有资格进入德甲名人堂,而杨晨就没有资格进入?
邵佳一入选的是德甲传奇球星名人堂,这个名人堂共有9人入选,除了马特乌斯和阿尔贝茨外全是非欧盟球员,主题是“德甲传奇之旅”,强调的是这些人所属国家与德甲的联系,这是为了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德甲的一项活动,与传统意义上的名人稍有不同。
入选德甲传奇名人堂的球星除了马特乌斯外,有邵佳一、约尔格-阿尔贝茨(两人代表中国区,阿尔贝茨因在申花效力过入选)、史蒂芬-切伦多洛(美国)、帕维尔-帕尔多(墨西哥)、安东尼-巴福 (加纳)、温顿-鲁费尔(大洋洲)、车范根(韩国)和保罗-塞尔吉奥(巴西)。
那么,入选的为什么是邵佳一,而不是杨晨呢?
诚然,杨晨是中国人在德甲的拓荒者,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当时被称为“中国鞭炮”。按照数据来说,杨晨在德甲打了3个赛季,一共出场65场,进16球,场均进0.25球,算是一个数据还算不错的德甲前锋,还不时曾有惊艳的表现。
邵佳一在德甲慕尼黑1860和科特布斯征战5个赛季,共计出场77场,以中场球员身份打进4个进球(在德乙数据很好,5个赛季打进20个进球),其定位球能力当时被认可,球队的角球和任意球一般由邵佳一来主罚。
(这记任意球被评为当赛季德甲半程外援最佳进球)
从数据和表现上看,两人各有千秋,而杨晨还是开路者,为什么德甲官方选择了邵佳一呢?
我觉得大致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
1-邵佳一在德甲效力时间更长,达到5个赛季,出场最多(这个也是官方给出的海报宣传词)更符合“德甲传奇之旅”对球员人生的改变这个主题;
2-邵佳一更为年轻,对现代年轻人的影响更大,而这个名人堂最主要的目的是推广;
3-邵佳一特色更为鲜明,有一脚极为出色的任意球,这在推广的宣传上更容易制造传奇性;
4-邵佳一相对而言比杨晨更善于交际,更利于后续的一些推广工作。
这些只是推测,但不可否认,杨晨和邵佳一都是我们心中的德甲传奇,虽然官方只有一个名额。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德甲名人堂,它是德国足球联盟为了推广德甲及其俱乐部的知名度才成立的,近几年,更多五大联赛尽在uedbet 体育 (6339 com)亚洲足球尤其是中国足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市场更是欧洲球坛所不可忽视的,所以,首批九名入选球员中有一名是中国球员,这肯定不是按照球员实力高低来挑选的。
犹记得当年杨晨初登德甲赛场时,法兰克福一场普通的联赛就能在中国球迷中间造成万人空巷的盛况,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当属98/99赛季最后一轮法兰克福VS凯泽斯劳滕的保级大战,前者必须净胜5球才能实现保级的重任。
要知道凯泽斯劳滕可是上一赛季的联赛冠军,在赛前这似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愿望,但当保级大战正式打响,正是来自中国的杨晨率先打入一球,吹响了疯狂的进球狂潮,最终奇迹般的5球大胜卫冕冠军成功保级,而杨晨也一跃成为法兰克福这座城市的英雄。
杨晨虽然性格内向,但是球场上的他却表现的极其铁血和顽强,当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客战印尼,杨晨在球队上半场一球落后的情况下带伤浴血奋战,最终率领国足5:1逆转,这也是施拉普纳最终选择当年还在北京国安打替补的他旅德的主要原因之一。邵佳一在场上的状态则相对不稳定,所以无论是在国足还是德国联赛中始终不能确保一个主力位置。
遗憾的是杨晨过于谦逊和内向的性格局限了他继续绽放的可能,因为没有解决好和名帅马加特之间的关系,杨晨在随后的赛季丢掉主力的位置,再加上频繁奔波于俱乐部与国家队之间,严重影响了竞技状态,最终郁郁寡欢的离开法兰克福,如同流星一般划过天际!
注意这次评选是“德甲传奇球星名人堂”,评选范围应该局限于德甲表现。杨晨三个赛季对比邵佳一的五个赛季确实要短,但是进球数却是16:4,邵佳一作为慕尼黑1860和科特布斯的前腰和前锋,得分手段过于单一,有限的几粒进球大多是依靠任意球,而且没有显示出特别的串联球队的能力。
邵佳一2003年进入德甲,先后效力过慕尼黑1860、科特布斯和杜伊斯堡,征战5个赛季,一共出场168次,打入24粒进球,是迄今在德甲登场次数最多的中国球员。
和入选英超名人堂的孙继海一样,他们都是大使,是足球的推广者,一味争论谁更应该入选没有任何意义,让中国足球知名度更高,让更多人参与足球运动才是唯一主题。
德甲名人堂的设立,是为了扩大德甲在全世界知名度。
中国人踢球差点,足球市场却很大。当然要从中国市场寻找一个足球代言人。
我非常喜欢杨晨。杨晨在中国国家队和德甲的作用,远大于邵佳一。这一点,不支持辩驳。
站在老球迷的角度,选邵佳一不选杨晨,不合理。
站在开拓中国市场的角度,选邵佳一合情合理。
邵佳一毕竟是离中国年轻球迷最近,在德甲效力,并且能踢上比赛的中国球员。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韩国球星车范根在法兰克福有着亚洲球员最顶级的表现。同一支球队选出两名亚洲球员,并不合适。
依然恭喜邵佳一,这是他应得的荣誉。但杨晨对阵日本时,单骑闯关进球的风姿,永远留存在我的足球记忆里。
2000年的日本依然球星云集。在亚洲杯半决赛里,留洋德甲的法兰克福队内最佳射手杨晨从中圈带球一路奔袭,打入精彩一球。
从这个画面切回现在,再想想你近几年看过中国队的比赛,再想想现在的日本队。你能否和我一样,明白杨晨当年对于中国足球的高度!
去年8月7日,德国足球职业联盟公布了首批入选“德甲传奇球星名人堂”的9名成员,中国球员邵佳一和德国三驾马车之一的马特乌斯、韩国旅欧第一人车范根、曾效力过上海申花的“大锤”阿尔贝茨等人一起当选。不过这次评选的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要扩大德甲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即便如此,德国足球职业联盟没有选择更有资格的杨晨还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如果从邵佳一和杨晨当中只能选择一个,那我毫无疑问支持后者,且听我阐明理由:
影响力 。杨晨当年是作为留洋急先锋被施拉普纳带到了德国,在他之前,中国还没有任何职业球员在海外有过成功的经历。在人生地不熟的德国,杨晨克服了饮食起居、语言和德国媒体的挑剔等诸多困难,第一个赛季就为法兰克福打进8粒进球,也为球队的成功保级立下了赫赫战功,其中面对德国国门科普克的梅开二度、5:1大胜凯泽斯劳滕的两场比赛至今让人记忆犹新。相比之下邵佳一进入德国的环境就要宽松的多,毕竟杨晨和谢晖已经让苛刻严谨的日耳曼人领略过中国球员的实力。
德甲经历 。注意这次评选是“德甲传奇球星名人堂”,评选范围应该局限于德甲表现。杨晨三个赛季对比邵佳一的五个赛季确实要短,但是进球数却是16:4,邵佳一作为慕尼黑1860和科特布斯的前腰和前锋,得分手段过于单一,有限的几粒进球大多是依靠任意球,而且没有显示出特别的串联球队的能力。
精神层面 。这才是两人差距最大的地方。杨晨虽然性格内向,但是球场上的他却表现的极其铁血和顽强,当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客战印尼,杨晨在球队上半场一球落后的情况下带伤浴血奋战,最终率领国足5:1逆转,这也是施拉普纳最终选择当年还在北京国安打替补的他旅德的主要原因之一。邵佳一在场上的状态则相对不稳定,所以无论是在国足还是德国联赛中始终不能确保一个主力位置。
当然,和杨晨相比,邵佳一的职业生涯受伤病影响确实要大的多,十字韧带和半月板给他带来的折磨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没有伤病,相信邵佳一会给国人带来更多的高光时刻。不过就事论事,个人觉得这次评选杨晨应该更有资格当选。
很多人都在争论为什么邵佳一能进德甲名人堂而不是杨晨,就我看来,选邵佳一才是正常的,弃邵佳一选杨晨反而就难以理解了。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德甲名人堂 ,它是德国足球联盟为了推广德甲及其俱乐部的知名度才成立的,近几年,亚洲足球尤其是中国足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市场更是欧洲球坛所不可忽视的,所以,首批九名入选球员中有一名是中国球员,这肯定不是按照球员实力高低来挑选的。
再来看看为什么是邵佳一而不是杨晨。 邵佳一2003年进入德甲,先后效力过慕尼黑1860、科特布斯和杜伊斯堡,征战5个赛季,一共出场168次,打入24粒进球,是迄今在德甲登场次数最多的中国球员。
而杨晨呢,作为登陆五大联赛的第一个中国人,在德甲4个赛季,65场比赛,打进16球,曾单赛季8球。
两名球员可以说是中国球员征战德甲的代表,后期球员与他们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他们实力接近,到底谁成就更大也是众说纷纭,我在这里也不详说了,但论名气而言,肯定是邵佳一更大。杨晨2008年就退役了,2008年中国足球还深陷假赌黑的漩涡中,影响力就不谈了,邵佳一则是踢到了2016年,光凭这一项,选邵佳一就没错。
和入选英超名人堂的孙继海一样,他们都是大使,是足球的推广者,一味争论谁更应该入选没有任何意义,让中国足球知名度更高,让更多人参与足球运动才是唯一主题。
希望大家能够客观的来看待这个问题,无论佳一也好,杨晨也罢,从他们效力德甲期间的球场表现和贡献度来看,都离“传奇球星”的标准很遥远,毋庸置疑德甲此举的目的是借此收复其在中国球迷心目中的影响力,就像孙继海能入选英超名人堂,更多的也是广告效应!
即便如此,非要在迄今为止效力德甲的国内球员中来挑选代言人,也应该是更具里程碑意义的杨晨!犹记得当年杨晨初登德甲赛场时,法兰克福一场普通的联赛就能在中国球迷中间造成万人空巷的盛况,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当属98/99赛季最后一轮法兰克福VS凯泽斯劳滕的保级大战,前者必须净胜5球才能实现保级的重任,要知道凯泽斯劳滕可是上一赛季的联赛冠军,在赛前这似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愿望,但当保级大战正式打响,正是来自中国的杨晨率先打入一球,吹响了疯狂的进球狂潮,最终奇迹般的5球大胜卫冕冠军成功保级,而杨晨也一跃成为法兰克福这座城市的英雄,登录德甲第一赛季就拿下球队最佳射手的殊荣,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球员的风采!遗憾的是杨晨过于谦逊和内向的性格局限了他继续绽放的可能,因为没有解决好和名帅马加特之间的关系,杨晨在随后的赛季丢掉主力的位置,再加上频繁奔波于俱乐部与国家队之间,严重影响了竞技状态,最终郁郁寡欢的离开法兰克福,如同流星一般划过天际!
佳一在德甲的表现只能用中规中矩来形容,从最初的慕尼黑1860到后来的科特布斯除了几脚任意球直接破门外,最让人记忆犹新的就是有一脚角球直接旋进球门的神迹,除此之外并无太多闪光点,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因素就是佳一的伤病,几次腿部手术让他错过了闯荡德甲的最佳状态!当初有了杨晨和佳一还算成功的德甲之旅,我们一度相信中国球员就此推开了德甲这扇大门,并找来同期在德甲取得成功的诸多亚洲球员来作为依据,判断德甲是最适合中国球员登录欧洲五大联赛的通道,期待着更多中国球员登上这个舞台!然而事与愿违的是,之后加入沙尔克04的蒿俊闵还勉强能踢上几场比赛,但到了张稀哲,徒留下“饮水机管理员”的梗让人无限唏嘘!
疑惑可以有!
要说杨晨与邵佳一在德甲的成就,显然杨晨要比邵佳一强一些。这个,数据是很有说服力的。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德甲名人堂”选择了邵佳一而非杨晨呢?有这样的疑问,实际上是对德国设立“德甲名人堂”的初衷不了解。因为,人家压根就不是以球技为第一要素而授予“德甲名人堂”称号的。德国这样干,其实就是为了推广自己的联赛。
中国是个庞大的市场,这块蛋糕不切白不切。
那么,在中国推广德甲谁最有影响力?那当然是邵佳一了!这个毋庸置疑。邵佳一目前是中国足协官员,而杨晨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德国人很聪明,绝不干愚蠢的事。说白了,人脉关系才是“德甲名人堂”评审的重要依据。
了解了这些内容,一切就都明朗了吧。
所以基本上首批名人堂成员涵盖了德甲希望推广的各个区域,首批名人堂成员为邵佳一(中国)、约尔格-阿尔贝茨(中国区)、史蒂芬-切伦多洛(美国)、帕维尔-帕尔多(墨西哥)、安东尼-巴福(加纳)、温顿-鲁费尔(大洋洲)、车范根(韩国)和保罗-塞尔吉奥(巴西)。这些名人堂成员将会成为所在区域的德甲推广形象大使。
邵佳一效力德甲5年,德甲生涯一共出场168场比赛,打进24粒进球。是迄今在德甲登场次数最多的中国球员。
杨晨是第一位登陆五大联赛的中国球员,一共为法兰克福出战四个赛季,其中三个赛季为德甲,一共在德甲出场65场,打入16个进球。
之所以选择邵佳一是因为邵佳一在德甲效力时间距离现在更近,这个名人堂主要为了推广,所以肯定会选择效力时间更近的球员。而且效力德甲时间,出场次数也更多。并且韩国区的车范根在德甲时虽然巅峰在勒沃库森,但于79-83年效力于法兰克福,所以不可能法兰克福出现两位名人堂成员。
所以综合考量还是选择邵佳一对于推广德甲更有利。
推广德甲的意义大些,杨晨毕竟要早很多,邵佳一甲级乙级都踢过进球,而且离现在更近,个人感觉绝大多数中国人会选杨晨!!
邵佳一转会带商业色彩 他本人在慕尼黑1860属于可有可无 真心不算是轮换球员 甚至连重要球员都不算
杨晨到法兰克福可是货真价实的转会 而且绝对是轮换球员 甚至一度占据主力位置
这其实跟俩人风格有关系 邵佳一偏软 一脚定位球罚得不错 这跟当年的德甲主流不符 当初主流要求身体素质好。个人能力强 正好杨晨就是这样的 所以在当时那段岁月 杨晨在德国比邵佳一要吃得开
你不知道的最牛青训俱乐部之德甲篇
德国足球历来有着良好的青训传统,而且由于长期以来德甲坚持贯彻50+1政策(无论球队投资人拥有俱乐部多少股份,俱乐部必须拥有50%以上的表决权,这就决定了德甲的俱乐部在做决策的时候,要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由投资者和俱乐部的会员们共同的做出决定),因此在德甲几乎不会出现像英超和西甲中的那些球队老板疯狂砸钱买球员的一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通过俱乐部的青训体系来为一线队提供新鲜血液也就成为了德甲球会的一个传统。尤其是在新世纪伊始,德国足协要求职业俱乐部完善青训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的出台,更是进一步促进了各职业俱乐部的青训发展。本文将选择介绍德国足球具有代表性的四家俱乐部的青训营来带领读者们一窥德国职业俱乐部的青训现状。
“老大哥”——拜仁慕尼黑
德甲最强的青训营之一。作为德国历史上最成功的足球俱乐部,德甲班霸在历史的各个时期都是德国乃至欧洲的顶级球会,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明星球员,而其中许多人在退役之后依然留在俱乐部工作,担任各级青年队的教练,球星做青训教练,也成为拜仁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而在球队历史上,拜仁一直都有重视青训的传统。1995年,在球队大佬鲁梅尼格与赫内斯的倡导下加强了球队的青训建设,当德国足球在世纪之交陷入低谷之时,俱乐部更是响应德国足协的号召,加大青训投入力度。时任拜仁青训总监的科恩直言不讳:“我们要建立最好的足球学校,最好的足球教育,就需要最好的教练,最好的球队环境,最好的训练环境,最好的基础设施”。自那时起,拜仁慕尼黑的青训学院都有大约至少150名以上的年轻球员在接受训练。
拜仁青训的另一个特点,便是各级梯队技战术的高度统一。经过世纪之交的那场改革,德国足球不仅确立了全新的青训体系,同时也进行了技战术风格的转变,传统的英式高举高打已经在德国足坛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以地面配合为主的现代传控打法,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对门将的培养上,在拜仁青训营,门将被要求尽量用脚控球,从而提高技术能力和信心。拜仁青训学院希望韩职串德甲他们培养出来的,是能力素质全面的球员。在保证日常训练的同时,俱乐部会给青少年队员们尽可能多地创造比赛机会,包括对内同年龄段的对抗赛和各种对外比赛。
值得一提的是,在拜仁青训学员,U10年龄段以下的梯队采用七人制小组进行比赛练习,当球员进入U12梯队时,才会开始进行11对11的大场比赛。
凭借着持续不断的巨大投入和高度统一的指导思想,施魏因斯泰格、克罗斯、托马斯-穆勒等一批又一批本土青年才俊涌现出来并持续向一线队输送新鲜血液,保证了拜仁在德国乃至全欧洲范围内的强劲竞争力。
球队本土青训代表人物:施魏因斯泰格、托尼-克罗斯、托马斯-穆勒、胡梅尔斯
“技术控”——多特蒙德
作为近年来唯一能在国内与拜仁掰一掰手腕的俱乐部,绰号“大黄蜂”的多特蒙德时隔十年后的重新崛起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其强大的自身造血功能。虽然身为德国足坛的传统豪门,但与财大气粗的拜仁不同,2005年之后逐渐摆脱经济危机的多特蒙德一直是精打细算的代表,转会市场上极少见其一掷千金。但让多数人想不到的是,俱乐部从不吝惜在青训方面的投入,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挥金如土”,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俱乐部花费100万欧元购置了一套名为Footbonaut的设备。这是一个长宽都为20米的方形铁笼,高6米,每一侧都有两个方块随时可能弹出皮球,力量和高度随机,笼壁上一共有72个目标方块,当其中一个亮起时,球员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将球送入目标,然后准备下一次挑战。
除此之外,俱乐部还在训练营的基础设施上投入大量资金。俱乐部原先的青训大楼曾为一线队和梯队共用,2011年一线队专用的训练楼完工落成,从此青训梯队也有了专属自己的青训空间,不同的梯队都有独自的更衣室。而且还为按照德国足协规定所建的三块青年队标准训练场安装草皮供暖系统,即使在冬天下雪的时候也不影响使用。
另外,在青训球员选拔方面,韩职串德甲他们会在多特蒙德所处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挑选U15以下年龄段的球员,而到了U16以上年龄段,俱乐部的选材范围将扩张至全德国甚至全世界。值得一提的是,在球员满12岁之前,教练们会鼓励他们尝试各个位置,这与拜仁青训学院培养能力素质全面的球员的培养目标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在向青训高投入的背景下,沙欣、施梅尔策、罗伊斯......一串串耳熟能详的名字都被打上了made in Dortmund的标签,当然这其中最出名的当属2014年世界杯决赛上为德国队打入绝杀进球的马里奥·格策。而本赛季,京特尔等更加年轻的球员也已经在一线队中崭露头角,使人们对大黄蜂在未来继续向拜仁的霸权发起挑战充满了期待。
球队本土青训代表人物:格策、施梅尔策、格罗斯克罗伊茨
勤奋的“矿工”——沙尔克04
球队所在地盖尔森基兴因为曾是欧洲采煤中心,所以球队 绰号 “矿工”,与多特蒙德同处德国著名的鲁尔工业区。作为德国足球的一支劲旅,沙尔克04的联赛排名始终保持在德甲前列,并在欧冠联赛中屡有上佳表现,靠的就是球队自身强大的造血功能。这其中名气最大的当属2014年世界杯上凭借着超大范围的跑动和自带后卫属性的拦截而一战成名的现役德国国门诺伊尔。
沙尔克俱乐部青训学院于成立于1998年,从整体上来看,在青训学院受训的球员大致分为两块,一块是9岁到15岁的少年球员,一块是16到23岁的青少年球员。沙尔克青训有自己独创的一套培养体系,针对9到11岁球员的训练计划主要偏向于基础的技术训练;而当他们晋级到U12~U15年龄段的少年队的话,他们将继续接受进一步的技术训练;直到一名球员进入到U17青年队,他才开始系统学习比赛中的战术。
除了独创的培养体系,沙尔克青训营的另外一大特色便是他们愿意给年轻球员在一线队的表现机会。与大多数球队习惯于从外部签约已成名或者有经验的球员不同,当一线队阵容出现空缺时,沙尔克04俱乐部往往会最先考虑从自己的青训梯队中提拔年轻球员,即便后者升入一线队需要一段适应时间。此外,青训学院的U19等梯队的训练时间会和一线队安排在同一时间段,并且当一线队去踢德甲或者欧冠的客场比赛时,俱乐部会带上其中一只梯队一同前往,并为其寻找对手踢友谊赛,这些举措的目的是为了让年轻球员更多感受正式比赛的气氛,开阔视野并树立良好的榜样。
德甲近年来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在欧洲俱乐部赛事中的竞争力也越来越强,除了老大哥拜仁慕尼黑和多特蒙德的带动,更离不开像沙尔克04这样的第二梯队球队的优异表现让德甲在欧冠和欧联杯中形成集团优势,而这一现象的背后,靠的便是各支球队在青训方面的优异成果。
球队本土青训代表人物:梅策尔德、诺伊尔、京多安、厄齐尔、赫韦德斯、德拉克斯勒、萨内
“青年近卫军”——斯图加特
虽然上赛季从德甲不幸降级,但是这支位于德国西南部 巴登-符腾堡州 的球队历来是德国足坛的一股“清流”。几十年来斯图加特俱乐部一直以其青训学院闻名于世。其最大特点便是每隔几年就会有一批年轻球员集体崛起。该队最近的一次巅峰是2006年,以戈麦斯、赫迪拉为首的青年近卫军力压竞争对手不莱梅和拜仁等队,夺取了球队历史上的第三个联赛冠军。
斯图加特俱乐部青训中心紧靠斯图加特队主场梅赛德斯-奔驰竞技场,俱乐部用这样一种方式向青年队员们宣告:近在咫尺的奔驰竞技场,就是你们的奋斗目标。斯图加特青训学院拥有从U11到U19各年龄段的梯队。斯图加特青训营的一大特色便是在保证足球训练的同时重视青训球员的文化教育。俱乐部青训主管奥拓曾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在这里训练的孩子只有好的运动水平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必须要在德智方面得到均衡的发展,因此文化课教育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他们日后发展打基础,毕竟他们中真正走上职业球员道路的仍是少数。
目前正在德乙奋战的斯图加特始终未改初心,继续对青训工作保持稳定投入,相信不久之后的将来,德甲乃至欧洲赛场上,将再次刮起属于这支“青年近卫军”的青春旋风。
球队本土青训代表人物:赫迪拉、希尔德布兰、马里奥-戈麦斯、吕迪格、基米希、希策尔斯佩格
“门丁兴旺”——门兴格拉德巴赫
除了上述四支传统劲旅级别的俱乐部青训营,德国足球还有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门兴格拉德巴赫。在德甲50多年的历史中,如果说拜仁慕尼黑是德国足球霸主,那么能够在拜仁漫长的统治期间建立霸业的就只有70年代的那支门兴格拉德巴赫了!海因克斯、福格茨、马特乌斯、埃芬博格、代斯勒......这一个个在德国足坛乃至世界足坛响当当的名字都有一个共同点——门兴制造!虽然进入九十年代之后该队战绩不是很辉煌,甚至一度徘徊于甲级和乙级联赛之间;但随着近年来全德国对青训的不断重视,历来有培养新人传统的门兴格拉德巴赫也重新焕发出了活力,球队在联赛中名列前茅,并屡屡杀入欧洲冠军联赛的正赛。
门兴的俱乐部经理曾经说过,“我们俱乐部的基础就是青训”,相比其它球队动辄花费数百万乃至上千万欧元购买已成名球员,门兴更愿意把钱花在青训上。此外,在当今国际足坛各种“小妖”层出不穷的大背景下,门兴俱乐部却很有耐心,俱乐部经理曾经表示:我们不能跟风让少年们太早挑大梁。因为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发育都不完备,过早把他们派上职业联赛赛场,会让他们承受过大的双方面压力,这样很可能会导致他们的职业生涯过早结束。
当然,在普遍急功近利的当今足坛,很多十七八岁的门兴少年球员因为急于在一线队获得出场机会从而寻求转会到其它球队,这也是为什么在球迷们的印象中门兴很少出球星的原因。比如,最近风头正劲的多特蒙德旗帜性人物罗伊斯便是出自门兴格拉德巴赫青训营,而如今巴萨的主力门将特尔施特根也是根正苗红的门兴青训出品,四岁就加入了门兴少年队。
诚然,这种慢工出细活的培养方式周期长,见效慢,而且使俱乐部错失了把自家球员卖一个好价钱的机会,但俱乐部依然坚定地秉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替一名球员的职业生命考虑,正式这种人本主义的经营原则,帮助俱乐部在德国足坛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更重要的是,他们目前的成绩证明了俱乐部的发展方针是正确的!
球队本土青训代表人物:罗伊斯、扬森、霍尔特比、特尔施特根、代斯勒
结语: 纵观以上五家德国职业俱乐部的青训,对高科技的依赖、对体系的坚持、对知识的尊重以及对个人的重视是其最大特点。窥一斑可见全貌,上升到整个德国的职业俱乐部青训体系,甚至是草根足球层面,在开展青少年足球培训活动时想必也是以上述几个要素为根本。德国足球之所以有今天全面开花般的成就,青训起到了核心作用。强大如德国足球,尚需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改革方可回到巅峰,而作为足球“小学生”的我们,要付出和经历的只会更多。
回顾我们过去十几年的足球历程,貌似欧洲足球强国的教练被我们请了个遍,今天学荷兰,明天学西班牙,后天学....可最终结果呢?我们介绍了这么多德国足球的相关信息,并不是要盲目地证明德国足球有多么多么强大然后号召大家一股脑学习德国足球的一切,写这么多的目的是希望所有热爱中国足球并希望为中国足球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能够从中看到一种思路,一种借鉴意义,毕竟每个国家的国情、文化背景、民族性格都有着万千差异,一味照搬别国经验毫无意义。可是,这么多年来,我们已经不止一次上演了“东施效颦”的闹剧,真心呼吁我们的足球从业者在开展工作之前认真思考一下,我们的足球运动,到底需要什么?“戒骄戒躁,脚踏实地”,这或许应该是中国足球送给自己的座右铭。
如何评价张稀哲转会德甲沃尔夫斯堡?
年初在三亚狼堡来的时候跟阿洛夫斯聊了几句。他当时就说俱乐部的球探正在到处跑,圈定了几个人选,但是不能透露具体的名字。不过这事儿很快就泄露了。到了10月份去北京的时候,跟体育媒体的朋友聊,基本上都很确定的知道张稀哲去的事情了。只是当时因为本人要求不能报。张稀哲去狼堡本身不奇怪,狼堡有亚洲球员传统。这个事情肯定是大众集团积极的推动的。首先从竞技层面上,张稀哲在狼堡机会不大。我对张稀哲的个人特点不是很了解,但位置上看,前腰是很难挤得上去的。德布劳内不用说了,这个赛季德甲简直是超人一样的存在。阿诺德进过德国国家队,现在踢不上,洪特是前国脚,这个赛季从不来梅来的,因为踢不上球,已经考虑要回不来梅了。要是客串左路,应该是有机会的。佩里希奇水平当然是很强的,上一轮刚刚助攻帽子戏法。不过要说替补位置上就没有什么好的人选了。卡利朱里也很强,没入选过德国队,但也是个准国脚水平的,基本上算是很实用的球员。狼堡一直标榜自己阵容强大,各个位置上都有多重高水平配置。个人觉得,张稀哲如果能做得好的话,可以与卡利朱里竞争一下。从亚洲球员要在德甲立足来看,长谷部诚的参考性不大,但可以以具滋哲、清武弘嗣和乾贵士为榜样。我个人觉得,中国球员的个人技术能力是不差的,未必弱于日韩球员。关键是对主教练技战术的适应能力,能不能在90分钟内认真的,全神贯注的完成主教练布置的任务。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教练喜欢的球员,其他方面差一点也没有什么。另外非常值得注意的是,不能使那种89分钟表现很好,剩下一分钟却出现一个低级失误的球员。这种人是站不住的。
以上就是关于韩职串德甲的相关内容以及韩职比赛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